育儿/积极的心理暗示塑造好的品德
“将门出虎子”,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性格塑造非常关键。父辈窝窝囊囊,做事信心不足,孩子也会很胆怯,遇事退缩。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孩子,在消极心理暗示的作用下,最爱说不。即便别人给他东西,即使他心里非常想要,也只会说:“不要。”这样的家庭处在着一种消极的氛围中。无形中把一种“我不行”的消极心理渗入了孩子的性格里,老师妈妈认为,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,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,更利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人生的发展。
1.重视心理暗示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
从孩子出生起,父母就是孩子最近的权威和最有效的成长老师。父母的言行举止、心态心理对孩子的心理或行为影响很大,使孩子在生活中出现与父母相符的行为表现倾向,更甚者孩子就是父亲或者母亲的翻版。
每个人的易感性不同,受心理暗示的效应也不同。但是孩子的年龄越小.对心理暗示的阻抗也就越小,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权威性越强,心理暗示的效应也就越显著。
这是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还没有充分发展,他们对事物的判断力发展远远落后于他们的求知欲、好奇心及观察力。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。
如果在生活中,父母坚强乐观,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,父母给予正确的评价和褒奖,就会收到“镜像效应”似的心理暗示效果。因为父母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多,就会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。使他们变得乐观、自信、积极进取,能找到生活的动力和激情,敢于竞争。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容易被挫折击倒,容易成功。
但是,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总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,意识中形成一面变形的哈哈镜——不良的自我心理暗示,使孩子变得没有信心,从主观上认为自己不行而自卑,因为怀疑自己的能力而看不到未来,任何事情他看到的都是消极的一面。从而精神萎靡、缺乏人生的动力和竞争意识,这样的人生当然不会美好。
所以,父母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以积极的心理暗示,而避免消极的心理暗示。同时父母应该注意及时引导孩子,变消极的自我暗示为积极的自我暗示。
比如当孩子面临考试的时候,父母要引导孩子从“我一点没底,我恐怕要考砸”变为“别人行,我也行”。在这样的积极心理的暗示下,孩子才会全力以赴、信心百倍地去获取好成绩。
我的外孙女小雨点现在已经上初中了。在她小时候,她妈妈经常利用积极暗示来教育她,而且效果显著。这里我把她的经验写出来给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分享——
(1)、儿歌暗示:我不当小木偶
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、说儿歌,巧用故事、儿歌对孩子进行积极暗示,孩子是很乐意接受的。
小雨点不到两岁时,吃饭时喊妈妈喂,出门时喊妈妈抱,她妈妈多次说“宝宝长大了,要自己吃饭,自己走路”。磨破了嘴皮子也无济于事。后来她妈妈给她读一首儿歌《小木偶》:“走路爸爸抱着走,吃饭妈妈喂到口,天长长,日久久,有手不会拿,有脚不会走,变成一个小木偶。”妈妈一遍遍地读给她听,她好像明白了其中的道理,后来再也不让喂饭,不让抱了。有时妈妈故意说:“来,让妈妈喂。”她急忙摇头说:“不,不!我不当小木偶。”在奶奶家,奶奶情不自禁地给她喂饭,她着急地对妈妈说:“妈妈,你看,奶奶要喂我吃饭。你喂我,让奶奶看。”“好,妈妈来喂。”接着,她就又像上次那样摇头说:“不,不!我不让妈妈喂,我不当小木偶!”回头对奶奶说:“奶奶,你看见了没?我都不让妈妈喂。”每逢出门之前她就说:“妈妈,我不让你抱,我要自己走。”菜市场里她们家来回有一里多地,妈妈去买菜,她不但不让抱,有时还帮妈妈那点小东西。
(2)、榜样暗示:我喜欢干净的小狗
生活中寻找契机,为孩子提供看得见的榜样,也能起到积极暗示作用。
小雨点2岁以前害怕洗澡,天凉了,洗澡就更成为难题。每次看到妈妈弄洗澡水时她就喊:“不洗澡,不洗澡!”
有一次,妈妈带着她在马路上散步,看到两只小白狗,一只干净得洁白如雪,另一只白狗脏得快变成黑狗了。妈妈让她看看那两只小狗,问她喜欢哪一只,她虽说不清为什么,自然是喜欢干净的那一只,妈妈就启发诱导她:“小狗干干净净,非常可爱,人人见了都喜欢;肮脏的小狗臭烘烘的,谁都不愿理不愿理它。对不对?”她点点头。后来,遇到她不愿洗澡时,妈妈就说:“你是想学哪个干干净净,人人喜欢的小狗呢?还是学哪个没人愿意理的肮脏的小狗呢?你自己好好想想吧!”妈妈说完就不再理她。过一会儿,她自己就说:“妈妈,我洗澡。”就这样,洗澡难的问题就解决了。
(3)、故事暗示:学蛤蟆认错
孩子犯了错,你越批评她她越犟,利用故事暗示会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。童话故事《蛤蟆认错》说的是:“老獾的自行车停在路旁,蛤蟆不跟老獾打招呼,半路还撞倒了鼹鼠和老鼠,老獾很生气,蛤蟆知道自已错了,它要向大家道歉,大家都原谅了它。最后蛤蟆又给老獾买了一辆新的自行车。”读完这个故事,妈妈告诉小雨点:“别人的东西未经许可是不能乱动的,弄坏了别人的东西要道歉和赔偿。”当她犯错误时,妈妈就问她:“蛤蟆是怎样做的?”她很快就明白了该怎么办饿。有时候她思想一下子转不过弯儿来,妈妈就说:“你想一想吧。”然后妈妈只管自己做事,暂时不理她,最后她会主动找妈妈认错。
2.谨防不良的心理暗示压倒孩子
如果父母是一副坚定的保护者的姿态,孩子的心里就会踏实。尤其父母注视孩子的时候,目光是肯定的、和善的,孩子就会昂扬向上。如果孩子感到被轻视,被人嘲笑或者被人羞辱,会深深地感到自卑。
没有哪个孩子是天生就害羞、被压抑着的,当孩子一出生,他周围的父母就为他准备好了“场地”。如果一个不被期待的孩子诞生后,其父母会屈服于艰难的命运,那么这个孩子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。
在紧张激烈的学习环境中,孩子被越来越复杂的生活包围着,每个人心里都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。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,不能释放蓄积在心里的矛盾和压力,孩子长期被复杂的心理暗示着,就会出现心理问题。也许有一天,这个不被重视的心理问题就会转化成一种生理上的疾病。
儿童的智力发展潜力很大,特别是在6~12岁之间,外界环境的重视、鼓励、关爱潜移默化地在孩子的内心产生同样积极的评价和自我期望。增强自信心和自尊感,激励他们实现这种外部和内在的期待。